bobty登录入口
甲醛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物,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当室内甲醛浓度达到0.06-0.07mg/m3 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达到0.1mg/m3 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时,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mg/m3,可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30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国标规定,室内空气甲醛浓度安全值为0.1mg/m3,而新装修房子甲醛浓度一般为0.3-0.6 mg/m3,因此选择具有除甲醛功能的墙面漆来装修房子已成共识。但要注意的是,室内甲醛的释放周期一般为3-15年,持续的消除甲醛才是鉴别抗甲醛产品好坏的关键点。
普通抗甲醛涂料多以添加竹炭因子实现抗甲醛。但竹炭类产品只是物理吸附,不能分解,吸附饱和后有二次释放风险。关西涂料以日本成熟的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技术,化学法分解,非竹炭物理吸附,不留存,不饱和,不再二次释放,真正实现了持续分解甲醛,持续的净化室内空气。
光触媒是一种以纳米二氧化钛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国际上治理室内环保污染的最安全的材料之一。光触媒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具有很强的光氧化还原功能,可氧化分解各种有机化合物和部分无机物,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和固化病毒的蛋白质,可杀灭细菌和分解有机污染物,把有机污染物分解成无害的水(H2O)和二氧化碳(CO2),因而具有极强的杀菌、除臭、防霉、防污自洁、净化空气功能。除甲醛是其诸多功能中的一种典型应用。
关于光触媒分解甲醛,我们必须知道几点:
1、光触媒不仅仅是分解甲醛
光触媒可以有效地降解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氨、TVOC等污染物,并具有高效广泛的消毒性能,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光触媒在日本的主要应用领域是自清洁和抗菌,室内气体净化领域占了光触媒整个应用领域的11%左右(原因在于日本的装修很多都是非常环保的,没必要专门除甲醛)。所以关西涂料分解甲醛产品往往还同时兼有抗菌、抗污等功能。
2、甲醛释放周期3-15年,关西涂料的分解甲醛功能能持续多长时间?是不是化学反应完了就没这功能了?
答:学过化学的都知道,催化剂本身不参加化学反应,只是起催化作用。所以在甲醛被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过程中,纳米二氧化钛的含量并没有减少。理论上,它会一直起作用。只要漆膜不被破坏,分解甲醛功能一直持续。所以关西涂料分解甲醛强调持续分解甲醛。
3、光触媒(纳米二氧化钛)网传必须是紫外线才能分解,室内哪来紫外线?
答:光触媒技术发源于日本上世纪70年代。早期使用的纯净的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只能吸收400nm以下的紫外光,在自然环境下,紫外光占比例较低,不足自然光的10%,因而纯净的纳米二氧化钛分解甲醛净化空气的功效没有现实意义,必须经过改性。
纯净光触媒技术只能在紫外光下作用,这已经是上世纪的技术了。如今的光触媒技术可以吸收可见光,甚至可以吸收远红外光(夜晚也能分解甲醛)。连行业标准JC/T 1074-2008都是在日光灯条件下检测净化甲醛能力,所以光触媒必须靠紫外线才能分解甲醛之说早已不成立。当然,可见光催化领域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日本手中。
关西涂料分解甲醛产品可以在太阳光、紫外线、日光灯、白炽灯、节能灯等各种光源条件下分解甲醛净化空气。
4、光触媒技术上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发展于日本,日本是该领域当之无愧的科研鼻祖。2002年传入中国。由于客观存在的技术壁垒,日本本土和中国国内的光触媒产品有很大差距。
返回列表